品味“寧靜”有回甘(金臺隨筆)
如今,遠離喧囂嘈雜,享受寧靜靜謐,成為不少城市居民向往的生活狀態(tài)。寧靜,滋養(yǎng)著人們的心境,讓人得以在沉靜中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傾聽彼此之間的心聲。
對于寧靜,古人就有一份追尋!跋s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寫出了若耶溪的幽深,產(chǎn)生了動中見靜的美學效果。“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描摹出天地間萬籟俱寂的純凈景象,折射著“漁翁”一塵不染的心境。在古詩詞和其他文學作品中,類似的例子俯拾即是。寧靜,似乎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的生活。它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滋味、獨特的享受。
其實,寧靜也是一種聲音。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有聲之聲、和諧之聲。有聲音生態(tài)學家寫道:“寂靜是落雪的低語,等雪融后又會化成動聽的流水聲,錚錚淙淙地讓人想聞聲起舞。寂靜是傳授花粉的昆蟲拍撲翅膀時帶起的柔和曲調(diào),當它們?yōu)榱硕惚芤粫r微風小心翼翼在松枝間穿梭時,蟲鳴與松林的嘆息交織成一片,可以整天都在你耳邊回響。”寧靜,其實并非絕對的無聲,而是在聲音的流變中,為人們熨帖心情、撫慰心靈提供一種氛圍和契機。也正因此,越來越多的人認同“回歸自然”的理念,多走進大自然,不斷豐富自己的“寧靜體驗”。
如果說,寧靜可以分為外在寧靜與內(nèi)在寧靜,那么外在的寧靜是不可或缺的。外部環(huán)境越寧靜,個體就越容易感覺到自己是周圍環(huán)境的延伸。寧靜能為耳朵提供養(yǎng)分,讓人“聽”到許多,正所謂“安靜的地方是靈魂的智庫,是真與美的誕生地”。人的靈魂需要安頓,精神需要滋養(yǎng),而外在的寧靜也可以幫助找回內(nèi)在的寧靜。這樣,生活便會打開新的窗口,讓人看到更多美好。
當然,外在寧靜的作用是有限的,也因人而異。事實上,外在寧靜只有經(jīng)由內(nèi)在寧靜的轉化,才能給人增添厚重的理性之美,并逐漸引領人走向生命的充盈和崇高。作家有言,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內(nèi)在寧靜的滋養(yǎng)、升華,往往離不開獨處,甚至需要與孤獨為伴。
也許,并非所有的獨處都能使人寧靜、所有的寧靜都能讓人快樂。但如果面對這樣的寧靜,甚至是孤獨與寂寞,能夠堅定信念、全身心投入,矢志堅守與奉獻,也能收獲不一般的人生意蘊!皬奈疵侥呖撸刈∏拜叺幕,開辟明天的路”,“文物保護杰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就是一位欣享寧靜、甘于孤獨、超越孤獨的強者。她數(shù)十年如一日扎根敦煌,寧靜地研究藝術、保護文物,因為信奉“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樊錦詩說:“真正的幸福,就是在心靈召喚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自我!边@種幸福觀,從一個側面體現(xiàn)出“時代楷!倍鼗脱芯吭何奈锉Wo利用群體的價值堅守與高尚情懷,也彰顯著寧靜的價值、寧靜的力量。
品味寧靜,總有回甘。感受寧靜、享受寧靜,盡情體會個中滋味,需要我們努力改造客觀世界,也用心改造主觀世界。
《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23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