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星際天河追尋“古之幽情”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系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chuàng)新的寶藏”。“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漫游歷史長河,在“古之幽情”中感悟“生存智慧”,在文人風流、墨客雅趣中汲取“傳承智慧”。我們應以“文化自信”的態(tài)度,抒寫屬于自己的“奮進故事”,以“生生不息”的“經(jīng)典文化之力”,踔厲前行,趕考新征程。
發(fā)“先哲開智”之幽情,啟“厚積薄發(fā)”之智慧。“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五千年華夏文化滋養(yǎng)時代中國人生生不息,從“農(nóng)耕文明”時代,我們的祖先“開眼看世界”,用“道可道,非常道”“北冥有魚,其名為鯤”等哲思參悟宇宙與人類生存的秘密。上下五千年,民族文化世代傳承,為炎黃子孫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不竭動力。要傳承和發(fā)展中華文化,首先就要建立自信,要從“天人合一”的智慧中傳承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基因。
發(fā)“文物印刻”之幽情,啟“繼承守護”之智慧。“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我們的祖先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珍貴文物,他們通過這些文物向我們講述著華夏子孫的傳承故事。十二生肖獸首是圖騰文化的代表,甲骨文是中國早期文字的有力記錄,敦煌莫高窟的壁畫是中國古代文藝智慧的結晶,透過這些文物,我們能夠讀懂歷史,甚至能夠觸摸到歷史。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該自覺擔當其守護文物的職責。
發(fā)“詩詞曲賦”之幽情,淬煉進取精神。“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文人墨客更流傳下經(jīng)久不衰的經(jīng)典詩歌供后人怡情遣興、寄托情感?!疤焐也谋赜杏?,千金散盡還復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一系列詩歌將中國人獨有的“家國情懷”融入其中,我們要勤讀詩歌,從中汲取奮斗的智慧,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融合在一起,為時代發(fā)展賦能獻力。
(來源:安亭鎮(zhèn)張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