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
人民網(wǎng)>>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900米濱河空間貫通 蘇州河美景與百年校園交融

2021年07月07日11:18 | 來源:上觀
小字號
原標題:900米濱河空間貫通 百年校園與蘇州河美景交融

位于校園與周邊居民區(qū)交界處的思孟園,是蘇州河華政段濱河空間的起點。

最近,家住蘇州河沿岸華陽路、萬航渡路附近的居民們發(fā)現(xiàn),沿家門口的蘇州河濱河步道一路漫步,一片由歷史建筑與濱河空間構成的全新景觀令人眼前一亮。這是今年長寧區(qū)與華東政法大學共同協(xié)力打造的蘇州河華政段“一帶十點”中率先開放的兩處景觀——思孟園與格致園。源自百年前“圣約翰大學”的歷史建筑群,與今日的蘇州河美景相融,長約900米的蘇州河華政段成為上!耙唤缓印敝杏忠欢为毦咛厣臑I水岸線。

今年9月底前,蘇州河華政段“一帶十點”中的其余八處景觀也將逐一揭開面紗,華政校園內(nèi)凝結中西文明精華的建筑群,將陸續(xù)以“修舊如故”后的嶄新形象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

蘇州河長寧段華政校園濱河空間的貫通與景觀提升,是一次城市治理能力、技術賦能水平和城市設計理念的綜合“大考”,“檢驗者”是來往的居民、行人、師生。而這里也會是未來人們提到上海“一江一河”時,第一時間想起的一顆華彩珍珠。

全新花園:歷史與當下交融

寬闊的緩坡草坪,自校園內(nèi)向蘇州河岸線綿延過去,一頭是具有百年歷史的韜奮樓,紀念1921年從這里畢業(yè)的鄒韜奮;另一頭是蘇州河沿岸怡人的垂柳和精巧做舊后的大理石步道,蘇州河緊鄰華政長寧校區(qū)的濱河空間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開闊、敞亮、自然清新。

位于校園與周邊居民區(qū)交界處的思孟園,是蘇州河華政段濱河空間的起點,旨在紀念校園內(nèi)曾作為學生宿舍的43號樓“思孟堂”。讓這棟古樸建筑頗具儀式感并真正成為景觀的,是設計方專門在建筑門前樹立起的一座鮮花廊架。根據(jù)四季變換,這里會有各色鮮花、綠植纏繞,成為迎接人們進入蘇州河華政段900米岸線的一扇絢麗大門。一旁的格致樓是華政校園中的“明星樓”,此前已完成建筑的保護性修繕。除了與思孟堂共享鮮花廊架和門前蒼翠的草坪、寬闊的步道,格致樓前的步道上還能發(fā)現(xiàn)一枚銅質(zhì)銘牌,方向直指小樓本身,像是在靜靜地提示著來往行人這里保存著上海城市的“活化石”與建筑“家底”,不妨停下來欣賞一下來自百年前“凝固的樂章”。

2019年,蘇州河長寧段華政校園濱河空間經(jīng)歷第一次貫通開放,但由于客觀條件限制,沿河的校園歷史建筑群仍被各種灌木叢、圍欄、構筑物遮擋,不僅豐富的歷史風貌無法顯現(xiàn),沿河岸線也稍顯局促。眼下,2.0版華政濱河岸線除了已建成的思孟園、格致園兩處景觀外,位于校園腹地的韜奮樓也展露新顏。一片單邊最長達25米的草坡,將人們的視野由河岸延伸至古老的校園空間。這片已佇立在蘇州河畔百余年的歷史建筑群,正在這次來之不易的貫通與拓寬中,與今天的人民建立連接。

步道拓寬:每一厘米都來之不易

2019年夏,記者曾來到蘇州河華政段沿河步道,當時步道只能容納兩人并行,最窄處只有1.5米,最寬處不過2米。

長寧區(qū)建管委交通管理科負責人陳慧,具體負責整個蘇州河長寧段11.2公里的貫通施工。說起華政段的900米岸線,沿河的每一幢歷史建筑,甚至每一棵曾經(jīng)“擋道”而需要調(diào)整的柳樹,她都如數(shù)家珍。

有序開放這段難得的濱河空間,展現(xiàn)上海獨特的歷史風貌,是華政校方和長寧區(qū)共同的目標,更是老百姓的殷切期盼。今年4月底,在完成了華政段“一帶十點”的設計后,長寧區(qū)與華東政法大學第一時間組建了一支工作專班,聚焦蘇州河華政段濱水景觀提升,并在蘇州河畔的施工現(xiàn)場設立指揮部。記者每次跟隨陳慧來到河岸時,沿途抬著大理石、景觀盆栽、施工材料的建設者們見到她和長寧區(qū)建管委的工作人員,都會親切地打招呼,熟悉得仿佛一家人。

時間緊、任務重、期待高,是華政段“一帶十點”最突出的特色。但學校緊鄰居民區(qū),校園本身還要維護日常教學秩序,嘈雜的施工機器顯然會對校園和居民區(qū)生活產(chǎn)生影響。為此,施工方在華政段施工時,無論是開挖、回土,還是運輸、鋪設路面,都沒有采用大型機械設備,轉而采取最“原始”但在這里卻是最“高效低風險”的人工作戰(zhàn)策略,一磚一瓦、一樹一木均由建設者們手工完成。也正是這份來自建設者的貼心與努力,讓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了期末考,讓居民們度過黃梅天迎來盛夏。而今,踏上蘇州河華政段濱河步道,平均寬度達3米的道路空間讓人能輕松自在地奔跑、漫步。

扇形路面:敬畏歷史和城市文脈

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qū),因其中西合璧的校園建筑群而時常被人們提起,校園內(nèi)的懷施堂、思顏堂、思孟堂、科學館、西門堂等建筑,均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

在蘇州河貫通工程正式啟動前,華政方面曾于2017年對校園內(nèi)地標性的格致樓進行歷時10個月的修繕,這是“圣約翰大學歷史建筑群”中首例完全按照文物保護法“不改變文物原狀”原則進行修繕的建筑。緊鄰格致樓的韜奮樓,曾是這一修繕過程中的一處重要參照標準。初始設計中,格致樓外廊窗下的護欄原計劃采用墻體砌筑工藝,但經(jīng)文保專家評估,最終參照了韜奮樓的木質(zhì)護欄,恢復了格致樓昔日的實木護欄。

類似這樣精雕細琢的修繕工藝,在華政校園的歷史建筑中隨處可見。這讓蘇州河華政段景觀提升項目的設計負責人薛鳴華感到,肩上的“使命不一般”。這份不同于以往的認識,在最終呈現(xiàn)的華政段濱河景觀中有鮮明展現(xiàn)!艾F(xiàn)在的防汛墻通常只在橫截面采用歷史保護建筑修繕時才會使用水磨石工藝,而在這里,900多米防汛墻用的都是這一工藝!毖Q華告訴記者,華政校園內(nèi)的建筑細部都很有特點,大部分由西洋風格與傳統(tǒng)中國建筑的屋頂飛檐、挑檐相結合。西洋的磚石結構利于建筑保存,中式的飛檐、挑檐則利于排水,并且富于觀賞性。“這里是海派建筑在國內(nèi)成片展現(xiàn)的一座天然‘博物館’,更是展現(xiàn)上海歷史風貌特色的地標。”

于是,全新提升后的華政段濱河步道,采用的是厚度達10厘米的大理石拼貼磚,每一片扇形的紋路均由工人一塊塊打磨,并手工拼貼而成,總計有2000人次參與了這8萬塊大理石磚的鋪設。記者還了解到,由于施工期間正值梅雨季,為了保證拼貼好的路面不會因雨水沖刷而受影響,現(xiàn)場專門搭建了數(shù)百米長的遮雨棚,在不到30天的緊張施工中,高品質(zhì)地完成了步道鋪設。

至于為何路面要采用稍顯復雜甚至費力的扇形紋路,薛鳴華回答:“因為要與沿河歷史建筑扇形的窗框紋路相呼應,這是對歷史的致敬,也是對城市文脈的敬畏!

一帶十點:實現(xiàn)一體化長效管理

記者從長寧區(qū)建管委獲悉,除了已建成的思孟園、格致園,蘇州河長寧段華政校園濱河空間“一帶十點”還將陸續(xù)完成倚竹院、華政橋、桃李園、東風角、文化廊、法劇場、銀杏院和海棠園等另外八景的建設與更新,以濱河慢行步道為線“串珠、成線、連片”,打造多元共享的蘇州河活力空間。

其中,桃李園位于蘇州河華政段弧度最小的轉角處,原本是植被茂密的樹林,喬木和灌木叢生,更新后這里將成為蘇州河沿岸又一驚艷世人的“絕美河灣”。而校園內(nèi)毗鄰沿河步道的韜奮院、樹人園、東風院、楓園、櫻花園、文伯園等景觀和建筑,也將陸續(xù)展開修繕和更新。先試驗“兩景”,再成片打造其余“八景”,分兩期實施的華政段濱河景觀提升工程也是政府部門、校方、施工方、設計單位與居民區(qū)多方協(xié)作的一次全新探索。長寧區(qū)建管委副主任、交通委主任吳道群表示,堅持總體設計走在前、堅持統(tǒng)籌總覽“一帶十點”一張藍圖,眾人齊心協(xié)力擰成一股繩,是高品質(zhì)、高效率完成蘇州河華政段拓寬的關鍵。

以扇形的“彈格路”鋪裝為例,一方面,施工方組織專人赴上海周邊各地的工廠精選石材;另一方面,按照現(xiàn)場鋪裝的實際情況精加工設計圖紙,在工廠完成首道人工切割后將每一塊磚編號運輸,盡可能減少現(xiàn)場切割工作量,降低粉塵和噪音污染。防汛墻的水磨石橫截面、水洗石外立面也通過多層交叉的施工管理完成,確保每一段防汛墻的更新都一氣呵成、無縫銜接。

據(jù)悉,華政段“一帶十點”建成后,長寧區(qū)將綜合評估市政、河道、綠化、景觀、環(huán)衛(wèi)等各部門流程,打破傳統(tǒng)養(yǎng)護模式和部門分工管理形式,將慢行步道、市容綠化環(huán)境、河道堤防設施統(tǒng)一整合,對蘇州河長寧段全線11.2公里堤防及附屬設施開展“一體化”巡查、保潔與養(yǎng)護,真正實現(xiàn)長效管理。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汕头市| 五家渠市| 论坛| 赤壁市| 河间市| 色达县| 陇西县| 吴忠市| 疏勒县| 大竹县| 尼玛县| 鹤山市| 闽清县| 广德县| 冀州市| 乐安县| 阳山县| 尖扎县| 建瓯市| 丰原市| 淳化县| 卢龙县| 法库县| 镇远县| 松滋市| 克东县| 盐亭县| 霍林郭勒市| 休宁县| 清镇市| 壶关县| 栖霞市| 永宁县| 正安县| 嘉鱼县| 聊城市| 稷山县| 徐汇区| 长丰县| 文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