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場的名字是這樣來的!背后還有這些故事……
一座城市的人文底蘊,往往藏在那些看似平常的街區(qū)。近日,學悅風詠書社“何以上!毕盗兄v座之“五角場的五條路”開講。復旦校史專家、資深媒體人,現(xiàn)任復旦大學檔案館特聘研究員的張國偉老師為大家講述“五角場”名字的由來。
五角場地境成陸于唐末宋初。宋靖康元年(1126年),抗金名將韓世忠曾駐軍江灣景德觀(時名龍神廟,萬安小學曾在此,今已拆除),觀內出土的韓世忠行軍瓶現(xiàn)存上海歷史博物館。清朝初年,寶山建縣,江灣劃歸寶山。近代以來,這片地方經歷蛻變,是上海百年城市發(fā)展的縮影,更是崢嶸歲月的見證。
五角場為什么叫“五角場”?五角場由哪五條路組成?歲月變遷,五角場的五條路又經歷了怎樣的滄桑過往?我們該怎樣看待這段歷史的風云?
五角場的五條馬路
翔殷路
翔殷路東起軍工路,經鐵路何楊支線、翔殷支路、翔殷路二號橋、營口路、國和路、國庠路、國濟路,西訖五角場環(huán)路,長2990米。由于其跨引翔、殷行兩鄉(xiāng),故名“翔殷路”。
翔殷路辟筑于1922年,1935年擴建,1946年將沈家行東側路段截彎取直至軍工路。1947年淞滬路以西段另取名為邯鄲路。
邯鄲路
邯鄲路西起逸仙路,經東體育會路、松花江路、邯鄲路橋、國權路、國年路、國順路、國福路、國達路、國定路,至五角場環(huán)島,全長2640米。
邯鄲路始筑于1922年,煤屑路面,曾名翔殷路。1930年擴建,1935年拓寬為9米,鋪柏油路面?谷諔(zhàn)爭勝利后,這條路曾一度改名叫魏德邁路。魏德邁原是美國陸軍上將,抗戰(zhàn)時期任中國戰(zhàn)區(qū)參謀長。上海解放后,又把魏德邁路改為邯鄲路。
之所以名為“邯鄲路”,這來源于1945年8月的一個重要戰(zhàn)役“邯鄲戰(zhàn)役”,此役是解放戰(zhàn)爭初期晉冀魯豫軍區(qū)部隊在平漢鐵路邯鄲以南地區(qū)對國民黨軍進行的自衛(wèi)反擊作戰(zhàn)。
淞滬路
淞滬路南起五角場環(huán)路,經政通路、淞滬路橋、政民路、政立路,北至閘殷路北側。原長1530米,現(xiàn)在已拓長。
淞滬路以吳淞到公共租界路線命名,始辟于1922年。初建北段自小吉浦,經徐金橋至翔殷路,煤屑路面。1926年辟筑控江路至華德路(今長陽路)北側路段(1931年此段并入黃興路)?箲(zhàn)期間,日本侵略者因建江灣機場,將閘殷路以北路段圈進機場內,即成現(xiàn)在的路段。
黃興路
黃興路南接寧國路,自長陽路起,北經周家嘴路、控江路、延吉中路、松花江路、國權路、國順路、國定路,至五角場環(huán)路相銜接,長3860米。
黃興路始筑于1926年,當時是控江路至華德路(今長陽路)北側一段道路,寬為7米,煤屑路面,名淞滬路。1930-1931年,為準備第一屆全國運動會,辟筑翔殷路至控江路一段,南與淞滬路相接,并合并改名為黃興路,以辛亥元勛黃興命名。
1950年,全線改為泥結碎石路。1962年控江路以北為泥結碎石柏油灌面,南為黑色碎石露面。1981年7月至1982年1月,在走馬塘以北改鋪瀝青混凝土路面,車行道寬12米。
四平路
四平路南起虹口區(qū)溧陽路,經大連路入楊浦區(qū),全長4970 米。該路1930年4月辟筑,1941年至1942年間,東側鋪小火車道。抗戰(zhàn)期間,三號橋以南路段作為飛機跑道,建有飛機庫,解放后改為公交一場。1955年改建,1982年為迎接五屆全運會召開,拓寬路面。
四平路曾名翔閘路,因連接引翔、閘北而得名。后改以辛亥革命元老陳其美之名命名,為“其美路”。陳其美曾任上海光復后的滬軍都督,1913年討伐袁世凱;1916年5月,在上海遇刺身亡。1950年5月,改名“四平路”,路名來源于東北解放戰(zhàn)爭中的四平戰(zhàn)役。
這五條路有一個最基本的特點是:“十”字加一撇,形成了一個“才”字。
五角場五條路的人文故事
五條路比復旦年輕
復旦大學于1922年在江灣立校,那時還沒有五角場!拔褰菆觥钡母拍钍呛髞碚Q生的,在新中國成立后才被廣泛應用。其廣義范圍是東到軍工路,西到大柏樹,北到殷行路,南到走馬塘。而五角場名稱來源的五條馬路,最終修筑完成的時間要到1930年代了。因此從時間上看,五角場比復旦還要年輕。
這五條路修筑之前,這里被叫作“新上海”或“新中國”。著名畫家趙無極小時候就住在這一帶,他的回憶錄里沒有“五角場”三個字,只有“新上!焙汀靶轮袊薄_@兩個稱呼,和國民政府時期的“大上海計劃”有關。當年為了區(qū)別于租界,這一帶曾作為“大上海計劃”中規(guī)劃的上海市中心區(qū)域,被人們賦予繁榮富強的期望。
抗戰(zhàn)勝利后,附近居民逐漸稱這一帶為“五角場”。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建立五角場鄉(xiāng)。1956年成立五角場辦事處,歸并江灣區(qū)。1958年劃入楊浦區(qū),1959年又劃歸寶山縣。1962年,撤銷辦事處,建立五角場鎮(zhèn)。1984年,五角場鎮(zhèn)劃歸楊浦區(qū)。后五角場鎮(zhèn)一分為二,分別成立五角場鎮(zhèn)和五角場街道。2019年4月,五角場鎮(zhèn)改名為長海路街道。
翔殷路是五角場第一條市政道路
翔殷路是五角場第一條有市政意義的馬路。翔殷路于1925年開通,至此復旦大學門前有了第一條市政意義上的道路。1933年12月,閘北華商公共汽車公司新辟了4路公交車,從上海北站經過翔殷路西段(邯鄲路)直抵江灣上海市政府,至此,從市區(qū)到復旦的道路正式打通。
這條路(邯鄲路段)上先后有過三所高校:復旦大學、兩江女子體育?茖W校、輕工業(yè)高等?茖W校。
五角場放映站和翔鷹電影院
1950年代,五角場沒有電影院,只有當時流行的農村電影流動放映隊。
1960年,放映隊租用國和路、翔殷路口的二軍大禮堂,開始定點放電影,這個簡陋的禮堂被稱作“五角場放映站”,對外售票營業(yè)。1983年,位于翔殷路南側的“翔鷹電影院”落成,“小光明”終于結束了它的使命。
黃興路:最云遮霧罩的路
1932年3月,國際聯(lián)盟李頓調查團訪問上海,調查中日糾紛。1937年6月,日本海軍陸戰(zhàn)隊士兵突訪黃興路橋。1941年,日軍開鑿地下隧道,1970年掘防空洞時被發(fā)現(xiàn)……黃興路,以辛亥元勛命名,又見證了近代中國的屈辱、求索與抗爭。
四平路:最有人文氣的馬路之一
四平路西段新陸村(后改名新綠村),原址在今四平路、歐陽路,曾是新陸師范專科學校教師宿舍,新陸師專后來易名“市立師專”,戴望舒、施蟄存、孫大雨和陳仁炳等先后在該校任教或兼課,住在新陸村。
東段同濟大學原為“日本中學!敝饕I。1946年復校時,李國豪、郭紹虞、陳銓、馮契等教授都在同濟任教,茅盾、施復亮、馬敘倫、田漢、洪深、臧克家和馬寅初等先生都曾應邀到同濟禮堂演講。
1948年1月29日同濟一·二九運動,國民黨軍警包圍其美路,鎮(zhèn)壓同濟師生,釀成嚴重的流血事件。后同濟禮堂被命名為“一·二九禮堂”。
這五條路,將新上海與老城區(qū)聯(lián)系起來,拓寬了市政空間;這五條路,匯聚了名校,具有人文色彩。發(fā)掘這五條路的價值,無論是對歷史研究,還是對于區(qū)域發(fā)展,都有不可低估的意義。
(來源:上海楊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